夏莊鎮(zhèn)-大夏莊明萬歷年間,閻姓建村,時值盛夏,故名夏莊。后以
來源:中國榮成 作者:榮成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7-05-09
摘要:夏莊鎮(zhèn) 大夏莊明萬歷年間,閻姓建村,時值盛夏,故名夏莊。后以河為界分成兩村,改稱大夏莊。343戶。 小夏莊明萬歷年間,閻姓建村,時值盛夏,故名夏莊。后以河為界分成兩村,改稱小夏莊。42戶。 戰(zhàn)家清雍正年間,戰(zhàn)姓建村,故名。77戶。 石硼丁家明萬歷年間

夏莊鎮(zhèn)
大夏莊明萬歷年間,閻姓建村,時值盛夏,故名夏莊。后以河為界分成兩村,改
稱大夏莊。343戶。
小夏莊明萬歷年間,閻姓建村,時值盛夏,故名夏莊。后以河為界分成兩村,改
稱小夏莊。42戶。
戰(zhàn)家清雍正年間,戰(zhàn)姓建村,故名。77戶。
石硼丁家明萬歷年間,丁姓建村,此處石硼較多,故命名石硼丁家。245戶。
同家莊明隆慶年間,同姓建村,故名。284戶。
北山冷家元中葉,冷姓建村,因村處北山腳下,故名北山冷家。116戶。
北山楊家明嘉靖年間,楊姓建村,因村東河中有一奇石似魚,故名老魚科。后以
村處北山腳下,更名北山楊家。67戶。
馬安埠元至正年間,馬姓建村,村處埠上,名馬家埠。后因村中有馬鞍石,更名
馬鞍埠。演變?yōu)轳R安埠。135戶。
雷家莊明永樂年間,雷姓建村,故名。150戶。
鄒家庵清道光年間,鄒姓徙此建庵,定居成村,故名。45戶。
姜家庵清道光年間,姜姓徙此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屬鄒家庵村委會轄。
張家庵清道光年間,張姓徙此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屬鄒家庵村委會轄。
前蘇格明崇禎年間,蘇姓建村,名蘇格莊。后因蘇姓在村北又建一村,該村更名
為前蘇格。109戶。
東藏村明天啟年間建村, 因此處樹林茂密,遠視不見村,故名藏村。1958-1961
年因修水庫,遷出分東、西建兩村,此村居東,故名東藏村。270戶。
前寨明景泰年間,在龍前寨前后各建一村,因該村在前,故名寨前,后改稱前寨。
143戶。
后寨明景泰年間,在龍前寨前后各建一村,因該村在后,故名寨后,后改稱后寨。
130戶。
哈山元延?年間建村,因村處哈山腳下,故村以山為名。217戶。
青埠嶺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青埠嶺山之北,故名青埠嶺后。后簡化為青埠嶺。
326戶。
江林莊明初建村,原名新莊。后江、林兩姓遷入,更名江林莊。160戶。
大臚元至正年間建村,名爐上村。清道光年間,爐上村、顧家村、河西莊三村共
議,以爐上村為序,將其更名為大爐。宣統(tǒng)元年將“爐”字換成“臚”字,仍稱大臚。
180戶。
二臚明洪武年間建村,名顧家村。清道光年間,爐上村、顧家村、河西莊三村共
議,以爐上村為序,將顧家村更名為二爐。宣統(tǒng)元年將“爐”字換成“臚”字,仍稱
二臚。99戶。
三臚清順治年間建村,名河西莊。清道光年間,爐上村、顧家村、河西莊三村共
議,以爐上村為序,將河西莊更名為三爐。宣統(tǒng)元年將“爐”字換成“臚”字,仍稱
三臚。82戶。
石硼閻家明洪武年間,閻姓建村,名車轅莊。后因村周圍多石硼,以姓氏更名石
硼閻家。272戶。
興隆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北有一長嶺,形似臥龍,故名臥龍。1981年更名為興
隆。65戶。
甲夼王家元至正年間,王姓在卸甲夼建村,以姓氏冠以甲夼稱村。225戶。
甲夼馬家明永樂年間,馬姓在卸甲夼建村,以姓氏冠以甲夼稱村。197戶。
甲夼曲家明萬歷年間,曲姓在卸甲夼建村,以姓氏冠以甲夼稱村。173戶。
寨子?明萬歷年間建村,明初防倭在此設后寨,因地勢較高,故命名寨子?。70
戶。
毛家庵清康熙年間,毛姓建村,故名。46戶。
上郭家明崇禎年間,郭姓建村,地處高?,故名上郭家。118戶。
下郭家清雍正年間建村,因村位于上郭家東崗之下,故名下郭家。65戶。
圈楊家明嘉靖年間, 楊姓建村,因三面環(huán)山,故名圈里村,后更名圈楊家。135
戶。
楚家清乾隆年間,楚姓建村,故名。59戶。
河北崖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位于杏花口前小河北岸,名杏花口前河北村。后簡
化為河北村。1981年更名為河北崖。176戶。
大河東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位于車道河東岸,故名河東。1981年更名為大河東。
49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