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西鎮(zhèn)-北崖西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處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稱北崖
來源:中國(guó)榮成 作者:榮成 人氣: 發(fā)布時(shí)間:2017-05-09
摘要:崖西鎮(zhèn) 北崖西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處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稱北崖西頭。后簡(jiǎn)化為北崖西。415戶。 南崖西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處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稱南崖西頭。后簡(jiǎn)化為南崖西。234戶。 管家清康熙年間,管姓建村,故名。105戶。 前庵清乾隆年間,吳姓徙至山前

崖西鎮(zhèn)
北崖西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處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稱北崖西頭。后簡(jiǎn)化為北崖
西。415戶。
南崖西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處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稱南崖西頭。后簡(jiǎn)化為南崖
西。234戶。
管家清康熙年間,管姓建村,故名。105戶。
前庵清乾隆年間,吳姓徙至山前建庵定居,故命名前庵。70戶。
后庵清乾隆年間,吳姓徙至山后建庵定居,故命名后庵。70戶。
上觀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上清觀,故名上清觀。后簡(jiǎn)化為上觀。52戶。
西柳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此處原系柳知府安駕之地,故名留駕廠。1958年以位于
北柳之西,更名西柳。107戶。
北柳明洪武年間,柳姓建村,名柳家。明萬歷年間更名柳家場(chǎng)。清末分為北柳家
場(chǎng)。后簡(jiǎn)化為北柳。231戶。
南柳明洪武年間,柳姓建村,名柳家。明萬歷年間更名柳家場(chǎng)。清末分為南柳家
場(chǎng)。后簡(jiǎn)化為南柳。342戶。
林道溝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處山林之夼地,故名。81戶。
林家莊清乾隆年間,林姓建村,故名。136戶。
車家莊明嘉靖年間,車姓建村,故名。69戶。
朱埠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臨朱山,故名。260戶。
大山口明正統(tǒng)年間建村,因村臨百丈口,故名。172戶。
小山口明正統(tǒng)年間建村,因村臨百丈口,故名。570戶。
臥龍戴家明正德年間,戴姓建村,因此地三山一水形似蟠龍,故名。232戶。
詹家莊明建文年間,詹姓建村,故名。164戶。
北新莊清順治年間建村,以吉祥言名新莊。1981年以方位更名北新莊。166戶。
潘家溝明嘉靖年間,潘姓遷至溝夼建村,故名。94戶。
叢家莊清順治年間,叢姓建村,故名。166戶。
朱家夼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處朱家寺溝夼之地,故名。105戶。
東雙頂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處雙頂山之西,故以方位稱東雙頂。319戶。
西雙頂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處雙頂山之西,故以方位稱西雙頂。165戶。
崖后明正統(tǒng)年間建村,因村處高崖之后,故名。155戶。
院東明隆慶年間建村,因村處廟院之東,故名。54戶。
上莊明萬歷年間建村,原名東碾。后村遷至西?,名上莊。289戶。
大蒿泊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臨蒿草叢生之泊地,故名蒿泊。后村南又建一村,
該村遂更名大蒿泊。236戶
小蒿泊明萬歷年間建村,村臨蒿草叢生之泊地。因村位于蒿泊村南,故名小蒿泊。
46戶。
山河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臨河傍山,故名山河。102戶。
小劉家明萬歷年間,劉姓建村,以戶少,名小劉家。77戶。
隆峰村明弘治年間建村, 因村處偉德山主峰南麓, 山峰隆起,故命名隆峰村。
232戶。
戴家庵清康熙年間,戴姓建庵,故名。75戶。
石硼子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臨大石硼,故名。62戶。
五甲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五座山之中,故名五甲。101戶。
萬馬莊明宣德年間建村,因村臨萬馬寺,故名。172戶。
前高家莊明洪武年間,高姓遷此同時(shí)分南、北建兩村,以南稱前高家莊。152戶。
后高家莊明洪武年間,高姓遷此同時(shí)分南、北建兩村,以北稱后高家莊。173戶。
?上張家清順治年間,張姓遷至高?上建村,故名。屬后高家莊村委會(huì)轄。
埠東夼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臨河?xùn)|岸,地勢(shì)低洼,故名埠東夼。1958年簡(jiǎn)化為
埠東。1981年復(fù)原名。97戶。
于家臺(tái)清乾隆年間,于姓遷至南臺(tái)建村,故名于家南臺(tái)。后簡(jiǎn)化為于家臺(tái)。28戶。
山河呂家明嘉靖年間建村,呂姓遷至依山傍河處建村,故名。265戶。
橋南頭明正統(tǒng)年間建村,因村處古石頭橋之南,故名。155戶。
東埠前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傍小河邊,故名小埠前。1958年因修水庫,遷后分
建兩村,按方位稱東埠前。242戶。
西埠前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傍小河邊,名小埠前。1958年因修水庫,遷后分建
兩村,按方位稱西埠前。56戶。
松里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近松林,故名松里。111戶。
莊上王家明崇禎年間,王姓徙此看管田莊,故名。142戶。
西藏村1961年修水庫,由藏村遷出部分戶在村西定居,故名。135戶。
后蘇格明末清初,蘇姓遷至蘇氏廟之北定居,故名后蘇格。88戶。
北苑莊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廟苑,名苑莊。后因修水庫,遷后分建三村,以
方位稱北苑莊。30戶。
北岔河崖清嘉慶年間建村,因村處河岔匯合之岸,名岔河崖。后因修水庫分遷兩
村,此村居北,名北岔河崖。25戶。
龍床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龍床石,故名。261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