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劉錚)上半年剛剛過去,中國經濟的第一個6月份數據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7月1日公布。世界經濟一片低迷之中,中國經濟走勢萬眾矚目。作為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6月份的PMI展現出怎樣的中國經濟走勢?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yè)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6月份中國制造業(yè)PMI,比上月回落了0.2個百分點,仍在經濟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50%之上。與5月份PMI比上月大幅回落2.9個百分點相比,6月份PMI的回落幅度明顯收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信息部分析報告認為,這顯示出中國經濟雖有下行壓力,但趨穩(wěn)基礎正在形成。 “從6月份的PMI走勢看,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態(tài)勢沒有改變。但在一系列‘穩(wěn)增長’措施作用下,下行勢頭明顯放緩,并沒有落至一些人預計的臨界點之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分析認為。 從統計局公布的PMI走勢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今年以來,PMI從1月份50.5%起步,2月份緩慢攀升至51.0%,三四月間受節(jié)后開工、天氣轉暖等季節(jié)性因素影響快速攀升至53.1%、53.3%,5月份驟落至50.4%,6月份略降至50.2%。 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看來,6月份PMI最大的變化就是回落幅度明顯收窄。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回調的態(tài)勢已從前一階段超出人們預期的下滑,轉向逐步走穩(wěn)。 從已公布的5月份數據看,中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量有走穩(wěn)之勢。前五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1%,增速比前四月只回落了0.1個百分點;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物價后的實際增速為11%,比上月略微反彈了0.3個百分點。 在歐債危機充滿變數、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何去何從?特別是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連續(xù)5個季度回落,加重了一些人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中國經濟增速并不是特別值得擔心的問題,目前的增速在正常區(qū)間內。而且從長期看,中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尚未完成,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有著巨大潛力!北本┐髮W副校長劉偉認為。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盡管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比一季度的8.1%繼續(xù)回落,但仍然處于目標區(qū)間。“十二五”規(guī)劃對中國經濟增速提出的目標是年均增長7%,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增速目標是7.5%。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經濟的總量已今非昔比,所處的發(fā)展階段也大不相同。去年中國GDP已超過47萬億元,而改革開放初期僅3600多億元,經濟增長每1個百分點的分量大不相同。據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的研究,隨著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環(huán)境壓力不斷加大,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每十年會下降1個百分點,應屬正常。 當然,經濟運行有著巨大慣性,仍須警惕經濟增速下滑過快。特別是在世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對“穩(wěn)增長”要給予足夠重視,防止經濟增速下滑過快帶來的對就業(yè)、企業(yè)經營、財政金融等領域的沖擊。 王軍分析指出,6月份構成PMI的主要分類指標中,從業(yè)人員指數為49.7%,落至臨界點下,說明經濟減速開始對就業(yè)發(fā)生影響,值得高度關注;出口訂單指數為47.5%,創(chuàng)下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大降幅,5月份出口的反彈能否持續(xù)有待觀察。 張立群說:“盡管出現了經濟趨穩(wěn)的一些苗頭,但仍有不確定性,‘穩(wěn)增長’的措施要抓緊落實。同時,要抓住經濟增速回落的有利時機,推動結構調整,深化改革”。 。▌㈠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