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柳鎮(zhèn)-埠柳宋末建村, 因村前一片蒲草, 河邊柳樹成行,故名蒲
來源:中國榮成 作者:榮成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7-05-09
摘要:埠柳鎮(zhèn) 埠柳宋末建村, 因村前一片蒲草, 河邊柳樹成行,故名蒲柳。后演變?yōu)椴毫?01戶。 南港西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祖籍北港西之南,故名。248戶。 鳳頭建村年代無考,因村臨鳳山,面背半島,故名鳳島。后以村處鳳山西頭,更名鳳頭。830戶。 坎地明崇禎

埠柳鎮(zhèn)
埠柳宋末建村, 因村前一片蒲草, 河邊柳樹成行,故名蒲柳。后演變?yōu)椴毫?701戶。
南港西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祖籍北港西之南,故名。248戶。
鳳頭建村年代無考,因村臨鳳山,面背半島,故名鳳島。后以村處鳳山西頭,更
名鳳頭。830戶。
坎地明崇禎年間建村, 因村三面環(huán)山,地勢坎坷,水源豐富,故命名坎地。141
戶。
營洛建村年代無考, 李姓建村, 因村處鶯落山之西,名鶯落。后演變?yōu)闋I洛。
256戶。
驀駕山清順治年間建村,原名沒價山。后有買家山和麥穗山之稱。清末以吉祥言
更名驀駕山。95戶。
學福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豆山東麓,故名東豆山。1945年為紀念膠東特級戰(zhàn)
斗英雄梁學福,更名學福。415戶。
西豆山明隆慶年間建村,因村處豆山西南麓,故名西豆山。382戶。
西初家莊元至元年間,初姓徙此分東西同時建兩村,該村以方位稱西初家莊。89
戶。
東初家莊元至元年間, 初姓徙此分東西同時建兩村, 該村以方位稱東初家莊。
216戶。
梁南莊元泰定年間建村,因村處梁王城之南,故名梁南莊。323戶。
沙樓莊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河畔沙丘之上,故名沙樓莊。373戶。
不夜春秋時期,萊子置不夜古城。據(jù)史料記載,有兩種傳說,一是萊子立城之時,
“有日夜出”,故名不夜;二是“以其近于日出,沐光最先,故直謂之不夜”。后廢
城為村,以不夜名村。895戶。
河西車家元大德年間, 車姓建村, 村處埠柳河西岸,故以姓氏命名河西車家。
123戶。
上疃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處埠柳之北的丘陵土坡上,故名上疃。219戶。
車古明洪武年間,車姓建村,地處不夜古城驛道之旁,得名車古。410戶。
杭上明洪熙年間建村,因村處柳樹成行的河流上游,故名行上。后演變?yōu)楹忌稀?147戶。
東下莊元至正年間,毛姓建村,村處柳樹成行的河流下游,名下莊,后演變?yōu)橄?莊。1981年以方位更名東下莊。400戶。
漢章泊建村年代無考,劉、章兩姓建村,以劉為“漢”,村近泊地,命名漢章泊。
150戶。
西張格明建文年間,張姓建村,名張格。清康熙年間分成兩村,該村以方位稱西
張格。60戶。
東張格明建文年間,張姓建村,名張格。清康熙年間分成兩村,該村以方位稱東
張格。69戶。
東姚家山清康熙年間,姚姓建村,名姚家山。清雍正年間姚姓在村西又建一村,
亦稱姚家山。后前村以方位改稱東姚家山。67戶。
西姚家山清雍正年間,姚姓建村,名姚家山。因村位于東姚家村西,故以方位改
稱西姚家山。50戶。
杜家明崇禎年間,杜姓建村,故名。203戶。
湯家明永樂年間,湯姓建村,以編制篩子為業(yè),名篩子湯。后稱湯家。80戶。
孔家明洪武年間,孔姓建村,名孔家。420戶。
萬家河明嘉靖年間,萬姓建村,地處河岸,故名萬家河。96戶。
南藍格明洪武年間,藍姓建村,名藍家莊。后分為南、北藍家莊。1940年南藍家
莊更名南藍格。330戶。
北藍格明洪武年間,藍姓建村,名藍家莊。后分為南、北藍家莊。1940年北藍家
莊更名北藍格。180戶。
上埠頭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處夼地,故名宅夼。清末以地處白龍河上游河畔,
更名上埠頭。368戶。
黃溝明萬歷年間建村,因地處黃草頂山北夼地,故名黃溝。334戶。
鄒家明建文年間,鄒姓建村,故名。338戶。
虎臺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東有一高大石硼,稱老虎臺,故命名虎臺。300戶。
小虎臺1958年因修水庫,由虎臺遷出部分戶另建一村,名小虎臺。屬虎臺村委會
轄。
大梁家建村年代無考,丁姓建村。明成化年間,梁姓徙此定居,名梁家。后梁姓
在村北又建一村,該村遂更名大梁家。130戶。
小梁家明隆慶年間,梁姓在梁家村北又建一村,故名小梁家。110戶。
石橋明弘治年間建村, 因村東有一天然石橋, 故名石橋子。1981年更名石橋。
107戶。
現(xiàn)都明崇禎年間建村,因始祖在明朝為官,明亡不愿稱臣于清,隱居此地,故命
名現(xiàn)都。150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