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頭鎮(zhèn)-崖頭歷代相傳,此處原有胡、孫等姓散居,年代、村名無考
來源:中國榮成 作者:榮成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7-05-09
摘要:崖頭鎮(zhèn) 崖頭歷代相傳,此處原有胡、孫等姓散居,年代、村名無考。宋末,張姓由云南移民徙此定居,因處河畔兩岸多大柳樹,故名大柳村。明嘉靖二年(1523年)河水改道,柳樹被伐,以村后之懸崖,更名崖頭。3550戶(1995年底統(tǒng)計,下同)。 后龍河明成化年間建村,

崖頭鎮(zhèn)
崖頭歷代相傳,此處原有胡、孫等姓散居,年代、村名無考。宋末,張姓由云南
移民徙此定居,因處河畔兩岸多大柳樹,故名大柳村。明嘉靖二年(1523年)河水改道,
柳樹被伐,以村后之懸崖,更名崖頭。3550戶(1995年底統(tǒng)計,下同)。
后龍河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臨龍河,故以河為名。后村南又建一村,村名前龍
河,此村遂更名后龍河。164戶。
趙家?guī)X清順治年間,趙姓建村,名趙家莊。1981年更名趙家?guī)X。33戶。
譚家莊清雍正年間,譚姓建村,故名。60戶。
水門口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河水沿村口南流,故名水門口。255戶。
小圈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三面環(huán)河,故名小圈。27戶。
不落?明洪武年間建村, 因村前有不落?, 故名不落?后。后簡化為不落?。
145戶。
夼北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溝夼之北岸,故名。214戶。
前密文明正統(tǒng)年間建村,因村處沙拉?前之泥灣旁,故稱前泥灣。1925年村以吉
祥佳言更名前密文。161戶。
后密文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沙拉?后之泥灣旁,稱后泥灣。1925年村以吉祥
佳言更名后密文。103戶。
后溝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土地廟后溝,故名廟后溝。后簡化為后溝。106戶。
鴨灣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鴨子灣畔,故名。110戶。
崗西明嘉靖年間,許姓建村,名許家屯。后改稱許家大疃。清順治年間又以村處
山崗之西,更名崗西。470戶。
張家元末建村,因村處青山之后,故名青山后。明成化年間張姓遷入,更名青山
后張家。后簡稱張家。295戶。
呂家明弘治年間, 呂姓建村, 地處青山之后,名青山后呂家。后簡化為呂家。
161戶。
丁家明嘉靖年間, 丁姓建村, 地處青山之后,名青山后丁家。后簡化為丁家。
149戶。
馬安屯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西馬山形似馬鞍,故名馬鞍屯。后簡化為馬安屯。
46戶。
刁家溝明洪武年間,刁姓建村,地處山溝,故名。494戶。
?上宋家明天啟年間,宋姓徙至山?之上定居成村,故名。266戶。
八甲明洪武年間,張姓建村,以念祖籍,命名八甲。304戶。
河西王家明弘治年間,王姓建村,名王家莊。1981年以村東有河,更名河西王家。
290戶。
蒲頭明天啟年間建村,因村處原崖頭河流入沽河之口岸,故名浦頭。后演變?yōu)槠?頭。502戶。
新莊明崇禎年間,許姓由今本市崖頭鎮(zhèn)崗西徙此定居建村,因地處崖頭村,張姓
新建的莊子故名新莊。1302戶。
大泊子元至元年間,高姓建村,名泊子。清康熙年間村南又建一村,該村遂更名
大泊子。450戶。
小泊子清康熙年間,高姓建村。因村位于泊子村南,故名小泊子。206戶。
臺上劉家明嘉靖年間,劉姓建村,因地處黃泥高臺,名黃泥臺上劉家。后簡化為
臺上劉家。1490戶。
臺上楚家明永樂年間,楚姓建村,名楚家莊。后以村處高臺上,更名臺上楚家。
315戶。
臺上鄒家明天順年間,鄒姓建村,因地處高臺之上,故名。610戶。
道北劉家明天啟年間,康姓建村,名康村。劉姓遷入,以村處古官道之北,更名
道北劉家。219戶。
道北于家明崇禎年間,于姓建村,村處古官道之北,故名。175戶。
道南于家明崇禎年間,于姓建村,村處古官道之南,故名。299戶。
道南姜家明永樂年間,于姓建村,名于家莊。后姜姓遷入,以地處古官道之南,
更名道南姜家。1939年彭家莊并入此村。711戶。
鄉(xiāng)宦莊元末建村,原名杏林村。后于姓遷入,念先祖為官,更名鄉(xiāng)宦莊。136戶。
溝東崖明天順年間建村,因村處山溝東崖,故名。231戶。
神道溝明崇禎年間建村,村處溝旁。相傳,古時有仙人在此路過,故名神道溝。
182戶。
小孫家明嘉靖年間,孫、張、李三姓分別建村,名小孫家、張家、小李家。后三
村合并,統(tǒng)稱小孫家。261戶。
石橋子明萬歷年間,王姓建村,因村東有一石橋,故命名石橋子。212戶。
河崖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沽河岸畔,故名河崖。215戶。
西莊明嘉靖年間,岳姓建村,以鑄鐵為業(yè),名大爐莊。后以方位更名西莊。1949
年更名岳家莊。1981年復(fù)名西莊。55戶。
郭家莊明洪武年間,郭姓建村,故名。194戶。
大岳家明洪武年間,岳姓建村,村臨院埠庵,名院埠村。后以姓氏更名岳家。明
成化年間,因村南建一村,該村改稱大岳家。314戶。
小岳家明成化年間,岳姓建村,名岳家南疃。因村位于大岳家村南,后改稱小岳
家。170戶。
沽泊姚家明洪武年間,喬姓建村,名喬家莊。姚姓遷入,以村處沽河北岸泊地,
更名沽泊姚家。后簡化為姚家。1981年復(fù)今名。110戶。
沽泊閻家明永樂年間,趙姓建村,名趙家莊。閻姓遷入,以村處沽河泊地,更名
沽泊閻家。后簡化為閻家。1981年復(fù)今名。326戶。
南?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處蒲頭之南高崗,名蒲頭南崗。后簡化為南崗。1981
年更名南?。450戶。
楊格莊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村處楊樹茂密之地,故命名楊格莊。446戶。
黎明明洪武年間,彭姓建村,以地處高臺,名臺上彭家。清康熙年間以皇帝賜彭
姓樓房一幢,更名樓下。1968年為紀(jì)念毛澤東主席對黎明生產(chǎn)合作社的批示,更名黎
明。420戶。
海崖元至正年間,時姓建村,名時家莊。后改稱二柳村。清雍正年間又以村東臨
海,更名海崖。解放后毛家村并入海崖。568戶。
向陽埠清康熙年間,陳向陽建村,村處沽河北岸,故名向陽埠。177戶。
小河于家清嘉慶年間,于姓建村,村臨小河,故名。130戶。
河南明成化年間,彭、鞠兩姓徙至沽河南岸分別建村,名河南彭家、河南鞠家。
后陳姓遷入,兩村合并,改稱河南陳家。后簡化為河南。738戶。
臺上林家明正德年間,林姓建村,地處高?,名臺上林家。208戶。
南沽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沽河西岸,名沽里。后以村處崖頭之南,更名南沽。
320戶。
碌對島清康熙年間,曲、孫兩姓分別徙此定居建村。清乾隆年間,于、李、王分
三處定居,以姓氏多者分稱于家、李家、王家,1961年三村合并,統(tǒng)稱碌對島。村民
委員會名稱以島為名。436戶。
于家清康熙年間,曲姓在碌對島上建村,以島命名。后于姓遷入,以姓氏改名于
家。屬碌對島村委會轄。
王家清雍正年間,孫姓在碌對島上建村,以島命名。后王姓遷入,以姓氏改名王
家。屬碌對島村委會轄。
李家清康熙年間,曲姓在碌對島上建村,以島命名。后李姓遷入,以姓氏改名李
家。屬碌對島村委會轄。
大遲家元至元年間,遲姓兄弟二人各建一村,以兄所建村稱大遲家。195戶。
小遲家元至元年間,遲姓兄弟二人各建一村,以弟所建村稱小遲家。141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