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遠赴印度軍演,體驗以色列步槍……2018年11月份的一天,250名來自俄羅斯的士兵帶著西伯利亞的寒流,降落到了南亞某地。
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里,部分俄羅斯軍隊常駐于敘利亞的軍事基地,打過恐怖分子,打過反政府軍,甚至暗地里還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軍隊交過手。但是現(xiàn)在,他們迎來了一年中最恐怖的時刻——俄印軍演。
(圖源 Иллюстрация/Milru)
2018年11月19日,來自俄羅斯東部軍區(qū)的一個加強摩托化步兵營抵達印度,他們所乘坐的伊爾-76軍用運輸機降落在印度瓜廖爾空軍基地,隨后將乘車前往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北方邦。
在本次軍演中,俄印雙方的士兵并不是假想敵,恰恰相反,他們將成為隊友,一起合作完成軍演訓練項目,而這也是讓俄軍士兵最頭疼的地方。
“對于專業(yè)人員來說,語言根本不是障礙。” ——《red star》 (Данила РЕУТОВА/ red star)
抵達北方邦后,兩軍正式開始軍演的第一項——射擊訓練。
(圖源 Vitaliy Ankov/ Sputnik)
一到射擊場,俄軍就亮出了自家國產(chǎn)的卡拉什尼科夫AK系列自動步槍,根據(jù)俄衛(wèi)星通訊社的原文:“印度方面提供了外觀像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5.56毫米口徑的英薩斯(INSAS)半自動步槍” ,這就比較尷尬了。
而這種“像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英薩斯,甚至連“高仿”都算不上。這把號稱印度國產(chǎn)的第一支自動步槍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制了,說是“國產(chǎn)”,實則“借鑒”了好幾個國家的步槍設(shè)計特點。因為東拼西湊,也染了一身毛病,一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大量在軍隊中裝備。局座在《張召忠說》里還點名過這把槍,簡直與“光輝”同存,與“阿瓊”同輝!
而更尷尬的是,按照軍演的要求,俄印兩軍需要交換武器完成打靶訓練。因為材料原因,英薩斯的塑料槍托和托板經(jīng)常會因為低溫開裂,而且時不時有炸膛的新聞傳出……幸好除了英薩斯外,印度還采購了一批以色列“塔沃爾-21”(TAR-21)步槍,這些步槍多少能給俄軍帶來一點驚喜。
手持塔沃爾步槍的印度士兵 (圖源 Indiatimes)
從國際關(guān)系的角度講,除了在戰(zhàn)場上,俄羅斯很難接觸到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武器裝備,對于西方國家來講亦是如此,但是和印度的軍演卻為俄羅斯提供了這種可能。
我們經(jīng)常調(diào)侃印度的武器是“萬國造”,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在2012-2016四年中,印度武器裝備進口份額占到了全球的13%。上個世紀末,印度本土更是充斥著來自蘇聯(lián)、美國、英國、法國等各個國家大大小小的武器裝備。
2007~2011,2012~2016 印度進口武器占全球比重 (圖源 見水。
所以除了“展銷會”功能外,俄印軍演最主要為俄羅斯提供了一個接觸北約國家武器裝備的機會,這對于俄羅斯來說非常難得。但是近20年來印度不但沒有完全淘汰蘇制武器裝備,同時又大量購買T-90等俄制武器裝備,使印度進口于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曾一度達到70%。
所以現(xiàn)在俄羅斯和印度軍演,等同于換個地方檢測自家武器裝備作戰(zhàn)能力。當然,這種檢測可是擔著被隊友坑的風險。
一次軍演中俄印兩名飛行員共同駕駛蘇-27 總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 的意思 (圖源 Сергея ЧАЙКОВСКОГО/ red star)
即便有風險,還是值得的。
因為印度總理莫迪曾在2017年承諾,將拿出2500億美元用于該國軍事設(shè)備現(xiàn)代化建設(shè)。還希望與美國的洛馬公司和瑞典的薩博公司簽訂合同,在印度建立生產(chǎn)線。到時候俄羅斯不光能再簽幾個“大單”,下次再來軍演的時候或許就能遇到真正的“假想敵”了。
不過2017年印度的國防預算只有639億美元,不知道這2500億美元是一次結(jié)清,還是分期付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