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悠悠地瓜情眼下又到了刨地瓜的時節(jié),味美香甜、營養(yǎng)豐富的地瓜是現(xiàn)代人餐桌上的“新寵”,但同時,它也是老輩農(nóng)村人難以磨滅的記憶。小小的地瓜里承載著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情,過去辛酸的地瓜年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卻提醒著我們要倍加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在榮成,說生長在農(nóng)村的,50歲以上的人都是吃地瓜長大的,不夸張,過去地瓜是傳統(tǒng)主糧,曾經(jīng)是榮成人的救命糧。地瓜高產(chǎn),一畝地甚至能產(chǎn)上萬斤。聽老一輩人說,六零年挨餓,轉(zhuǎn)過年地里的地瓜大豐收,沒有餓死的人重新吃上了飽飯。老一輩人至今不忘地瓜的功德。地瓜原產(chǎn)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爾、墨西哥一帶,明萬歷年由福建人李振龍引入福建,后傳入山東。
地瓜分春夏兩季栽植。春天谷雨季節(jié)栽地瓜,用的是溫床畦育地瓜苗,叫春地瓜。夏季割完小麥后栽的地瓜,叫半夏子地瓜。地瓜品種過去有白瓤100號、 紅瓤38號,現(xiàn)代又培育出濟薯22號、脫毒北京553、紫薯等。地瓜瓤有紅色、紫色、桔黃色、白色等,紅瓤和黃瓤的甜蜜,但是白瓤的蜂蜜罐地瓜,也是甘甜上品。
栽地瓜時,要將田地泥土耕松耙細,然后開溝施足基肥,再打成一趟一趟高30公分的胖胖地瓜壟。農(nóng)民將地瓜苗按八寸到一尺的距離栽插在壟上。每棵還要特意在壟頂壓出一個泥窩兒,以便澆水,等水滲下去后再碼窩兒。
地瓜,需要等九秋十月了葉梗被霜打蔫了頭才真正成熟,到了霜降才能刨收。刨地瓜時,先將地瓜壟上的地瓜蔓子用鐮刀割掉扔出,把地清理干凈,一壟一壟一墩一墩地刨。刨出紅的白的紫的鮮艷地瓜,三壟并一壟地擺放在一趟,呈現(xiàn)迷人的豐收景象。
窖藏地瓜也是學(xué)問。北方的冬天很冷,受了凍的地瓜會壞掉不能再吃。于是,家家的土炕下,都設(shè)了一個地瓜窖子,窖口在炕沿邊上。借助火炕的溫度,地瓜不會受凍,隨吃隨拿也很方便。窖藏地瓜時需先在底部鋪上麥秧或軟草,再放上地瓜,然后鋪一層草放一層地瓜,為的是給地瓜通風(fēng)保暖,垛的頂部拿麻袋片或厚布、棉被覆蓋。地瓜的存放期限,從前秋11月初到來春四五月份,長達七八個月的時間。
地瓜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zhì)、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含糖量達15%-20%,有“長壽食品”之譽。地瓜具有抗癌、保護心臟、預(yù)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利腸道、治便秘等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的記載。
地瓜吃法多樣,勤勞智慧的婦女們變戲法似地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30多種地瓜飯菜的做法。將地瓜洗凈以后去皮,放入蒸鍋里蒸30分鐘,關(guān)火后,在鍋里燜十分鐘。待到稍微晾涼之后,去皮切成約0.8cm厚的片狀,然后晾曬。待完全晾曬干后,放在特制的紙斗捂上一段時間,表面就容易產(chǎn)生糖分的結(jié)晶,形成白白的薯霜,跟柿餅一樣。就成了香甜有嚼勁的地瓜干。是純?nèi)斯ぜ兲烊患庸ち罆,不含任何糖份香精色素以及防腐添加劑口感非常的糯軟香甜,老少皆宜,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天然健康食品。除了地瓜干,地瓜飯也是常見的吃法。烀鮮地瓜、烀生地瓜干、熬煮各種地瓜粥和地瓜湯、蒸地瓜面饅頭、烀地瓜面粑粑、烙地瓜餅、做地瓜面條、包地瓜面包子;還有做地瓜粉、地瓜凍、曬生熟地瓜干和地瓜絲;再就是用爐子和灶堂燒烤地瓜、烙地瓜片等。 ![]()
![]() ![]() 地瓜葉巧婦們也舍不得扔,摘來鮮葉揉一揉燙一燙,用來下雜面條喝,非常地滑溜。地瓜葉子梗,用來做湯或粥。秋天刨地瓜前,則拿著莆團坐在地瓜壟上,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將地瓜葉子捋下來,拿回家放在缸壇里鹽制,常年可以用來下面條、熬稀飯、蒸菜豆面球等。現(xiàn)在人們又研究出地瓜拔絲、油炸地瓜丸子和薯條、微波爐蒸烤地瓜、制作紅薯汁等現(xiàn)代食品,豐富了地瓜食品文化。
如今生活富裕,物質(zhì)豐盛,地瓜只成為人們餐桌上的輔助食品?墒瞧D辛歲月里,一家人圍坐桌旁將地瓜飯吃得噴噴香的情懷卻縈繞人們心頭揮之不去,地瓜留下的鄉(xiāng)愁也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