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種夏收,六月中旬開始,就到了北方冬小麥的收割季。 農(nóng)忙 ![]() 6月10日,一臺小型全自動收割機駛進榮成市俚島鎮(zhèn)的麥田,開始今年夏天的第一次收割,俗稱“開鐮”。榮成正式進入農(nóng)忙期。
這麥田地處山地,放眼望去,金黃的麥田后是青綠的山峰,線條舒緩,稀薄的霧氣擋住了山尖,這獨屬于大自然的色調(diào)是如此溫柔。和煦的山風(fēng)吹拂麥穗,吹過臉龐。這份寧靜,實屬難得。
收割機轟隆的響聲不斷傳來,麥農(nóng)一家三代站在地頭兒,等待收割機完成作業(yè)后,去將麥粒裝進袋子。老人家皮膚黝黑,身形健壯,是常年勞作的結(jié)果,他望向麥田的眼神里有對土地的感謝,有豐收的喜悅,有對時代日新月異的感慨,還有對當(dāng)今幸福生活的滿足。
時光如白駒過隙,三十年恍然一瞬。三十年前,老人正處壯年,是家里主要勞動力,尤其到了農(nóng)忙時,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2018年是榮成撤縣建市三十周年,這座城市已華麗轉(zhuǎn)身,變成了全國文明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宜居城市,美麗鄉(xiāng)村正飛速推進,居民幸福指數(shù)持續(xù)上升。
過去的小麥?zhǔn)崭钍鞘裁礃幼拥哪兀?/p> ![]() 三十年前,收麥子全靠人力。幾乎是全家出動,但承擔(dān)大部分工作的還是家里的壯勞力,他們大都光著膀子,被暴曬過的肌膚黝黑發(fā)亮,脖子上掛一條滿是汗臭味的毛巾,一手握著鐮刀,一手抓著麥稈,快速前進。收割一小塊麥田需要花費整整一天的時間,而收割機可能只需一小時。 ![]()
![]() 三十年前,如果要將剛收割的小麥拉去晾曬,大多是用畜力車,沒有就得用人力,滿滿一車,拉車的人需要將車上的繩子攀在肩上以借力,身體前傾,每走一步身體的負重仿佛都加重一分。如果哪家擁有一輛拖拉機,那一定會有很多人排隊等著借用。 ![]()
![]() 三十年前,我們還在叫作“麥場”的地方晾曬新收的小麥,待到干透,便用重幾十斤的石碾來回碾壓,幫助小麥脫皮;然后還要“揚場”,借著風(fēng)力將摻雜在麥粒中的麥糠剔除;最后把曬好的麥子囤起來,用作維持一年的生計。 ![]()
![]() 三十年前,麥秸有大用處。那時家里燒火做飯都得用它,為了很好的保存,人們將它壓成緊實的麥垛,再蓋上一層塑料紙防雨。什么時候需燒火做飯,大人們就會差家里的孩子去麥垛上抓幾把回來。 ![]()
隨著時代進步,慢慢地,村子有了脫粒機,人們擺脫了笨重的石碾;再后來,有了收割機,鐮刀便從此被封鎖起來;現(xiàn)在,農(nóng)忙早已不再是記憶中那般炎熱、繁忙,農(nóng)民也早已不再將全家生計寄托于幾畝麥田。 現(xiàn)在,機械化早已取代人力勞動。城市發(fā)展、社會進步帶給人們更便捷的生活,也保留了人們對于土地的留戀。 (部分圖片來自“微雜志”微信公眾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