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路 鮑永志 兒時的記憶里,南山路是崖頭的一條主干公路,是當時榮成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還有那些與百姓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的功能區(qū),那座見證著榮成城市建設輝煌的“齊魯碑”,都曾排列在這條路的兩邊。這條路,留給了我太多抹不去的記憶……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電影院了。那時候?qū)W校經(jīng)常組織集體看電影,但最難忘的還是跟著上初中的哥哥去看電影的情景,為了逃票,要么就夾塞在哥哥的同學中間混進去,要么就從一側(cè)的圍墻上爬進去,每次都能成功躲過檢票員,心里總有那么一點兒沾了便宜的歡喜?催^的內(nèi)容大抵都忘了,但似乎每次都是興高采烈。老電影院關閉之后,路過的時候總是有不盡的懷念,后來市里也陸續(xù)開過幾個影城,豪華的裝飾,頂級的音響,播放著所謂的大片,陪兒子去看過幾次,但再也找不著兒時的感覺。
電影院的對過就是南山農(nóng)貿(mào)市場。平時是撈不著去的,逢年過節(jié)或者考試成績不壞的時候,作為一種獎勵,爸爸和媽媽總要帶我和哥哥去市場采購,那是八十年代中晚期,市場上的各種商品供應充足,大部分已經(jīng)不用憑票購買,時令蔬菜、鮮活魚蝦琳瑯滿目。最難忘的是在那兒吃到了人生的第一次烤肉串,一毛錢一串兒,小販在自行車后座上裝置了一個烤爐,肉是用細鐵絲串起來的,很小很薄,上面沾滿了紅紅的辣椒粉,真辣,至今還回味無窮。
八十年代中期,爸媽還都在國營產(chǎn)里鉛鋅礦工作,我還沒有上小學,他們到崖頭開會時經(jīng)常帶著我,下了客車后的第一件事是先把我寄放到在人民商場工作的大姨父那兒。彼時大姨父的兒子還沒有出生,他很喜歡男孩,經(jīng)常帶我到南山路上的百貨公司買這買那。記憶最深的就是給我買了一頂鴨舌帽,一把電動駁殼槍,還有一架望遠鏡,讓我在小伙伴面前神氣了好些日子。
我們家搬到崖頭以后,也常隨爸媽去百貨公司,記得二樓是賣文化體育用品的柜臺,最渴望的是能得到貨架上懸掛著的那把“工字牌”氣槍,大概五年級的時候,爸說等考上了初中就給你買,但后來就禁槍了,于是那把槍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直到現(xiàn)在……大概是1998年前后吧,我上師范時放暑假回來,就看到與南山路交叉的青山路(以前叫工商街)上新開了一家“家家悅”超市,緊挨著百貨公司(已更名王華鞋帽城),據(jù)說這是“家家悅”榮成一店,現(xiàn)在大概已經(jīng)開到百八十家分店了吧,大潤發(fā)、時尚東方購物廣場也已經(jīng)浸潤到榮成百姓的日常生活,“百貨公司”時代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
伴我成長起來的還是那座新華書店,她見證了這條路三十年來的變遷。小時候,書店是我們哥倆常去的地方,春節(jié)時收到了壓歲錢,第一件事就是去新華書店買書。其實想想,并沒有買過什么正兒八經(jīng)的書,我所喜歡的是小人書、探案集、志怪小說之類的,但爸媽希望我買的是作文選,或者是練習題集。那個時候新華書店還不是開放式柜臺,需要站在柜臺外邊瀏覽,相中了書名,跟售貨員說一聲才能拿到手。中學的時候,街上的小書屋就多了起來,新華書店離家較遠,也不能講價,光顧地就少了。再后來,網(wǎng)上購書成為一種時尚,新華書店也開了好多家分店,但基本也不去了。前些日子,新華書店在世紀廣場新開了一家“城市書房”,裝修不可謂不奢華,書目不可謂不繁多,特別是開放式的閱讀空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特意陪兒子去了,但身在其中卻找不回了當年的感覺。
榮成撤縣建市在我記憶力還是蠻深刻的。我常常記起1988年的那個冬天,作為第二實驗小學花環(huán)方隊的一員,我有幸親眼見證了榮成撤縣建市那場宏大的盛事。彼時南山路上人山人海,遠遠地看見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榮成市委員會”、“榮成市人民政府”大牌子的車隊徐徐駛近,同學們卯足了勁地揮舞著花環(huán),竭盡全力地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1992年市政府東遷后,一些行政事業(yè)單位也陸續(xù)地搬離了這條路,而今,三十年過去了,這條曾經(jīng)見證了那場盛事的馬路,好多熟悉的記憶正在一點點兒消逝,唯有“南山路”這個名字一直沒有變。前幾天,聽同事講,市委、市政府馬上要按照“先拆違、后整修”的思路對南山路升級改造,但愿未來的南山路,不僅能承載榮成過去三十年的城市記憶,也能見證榮成再振“江北第一虎”的雄風。 ![]() ![]() ![]() 圖源網(wǎng)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