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迪士尼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擅長煽情的皮克斯創(chuàng)作團隊將中國人避諱談?wù)摰?/span>死亡話題描述的溫情而催淚。一直以來,死亡都是個很嚴肅很沉重的話題,很多家長都不愿意跟孩子談?wù)撌裁词撬劳。可是孩子一天天長大,死亡是個無法逃避的話題。當(dāng)家里年長的親人離開人世時,孩子還是要遇到死亡。那么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談死亡呢?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死亡是一種禁忌,談到死亡,大家都忌諱莫深;然而在墨西哥,孩子們從小就知道,亡靈節(jié)不是悲傷的節(jié)日,相反充滿歡樂色彩,盛大的狂歡才是打開亡靈節(jié)的正確方式。在一年一度的亡靈節(jié),死去的親人走過一座散落著萬壽菊花瓣的橋,這座橋被墨西哥人認為可以引導(dǎo)死者回到生存之地。亡靈節(jié)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人們把祖先的照片和禮物送到墓地以紀念和祝福他們。
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就發(fā)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劇中的主人公名叫米格,他很喜歡音樂,卻出生在了一個非常不喜歡音樂的家庭里。不喜歡到什么地步呢?米格的奶奶,因為看到他彈奏吉他,一氣之下竟然把米格的吉他摔得稀巴爛。傷心欲絕的米格沖出了家門,發(fā)誓不管家人如何阻擋,也一定要追求自己的音樂。他悄悄偷了一把吉他,沒成想因為這天恰好是“亡靈節(jié)”,碰了逝者之物的他被詛咒,也因此進入了亡靈世界。也是在這里,他陰差陽錯地認識了因為追逐音樂夢想而拋棄了家人的曾曾祖父。 那個塵封多年的誤會,終于水落石出:原來,曾曾祖父當(dāng)年在所謂的音樂夢想和家人之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家人,只是在回家的路上,被惡人所害。近百年過去,曾曾祖父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人,只可惜所愛隔生死,生死不可平。最殘酷的是,深深思念著家人的曾曾祖父,馬上就會因為被家人遺忘而走向終極死亡。
是這個勇敢的小男孩讓家族的每一個人以及那些亡靈界的“人”讀懂了生命中家的重要、愛的能量;在愛的面前,死亡、生命都不再是問題.......直到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從此整個宇宙都不再和你有關(guān),這才是終極死亡。
經(jīng)歷過死亡體驗的米格終于明白: 原來,最可怕的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身處沒有深愛之人的遠方; 原來,最可怕的不是離開和死亡,而是被所愛之人遺忘。 不是因為存在才被記住,而是因為被記住就已經(jīng)是存在的意義。
人總是在認識了死亡之后,才能更好的認識生命。未知死焉知生,這恐怕是死亡帶給我們最終極意義。向死而生,是孩子們心靈成長必將跨越的一道坎。盡早用科學(xué)、適宜的方式引導(dǎo)孩子去面對死亡,也會讓孩子的生命更加厚重。
貼心的小編今天要推薦的《爺爺變成了幽靈》,就是這樣一部給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繪本故事。
這本書以溫馨、輕松的方式教會孩子如何平靜面對死亡。
本書的作者金‧富茲‧阿肯森和伊娃‧艾瑞克森是兩位非常受歡迎的插畫家,他們的作品屢得大獎,包括丹麥文化部童書獎、瑞典林格倫文學(xué)獎、德國青少年文學(xué)獎等等。他們畫風(fēng)細膩幽默,色彩鮮艷,深受全球小朋友的喜愛。 一個溫馨的鬼故事
這是一個十分溫馨的鬼故事。爺爺舍不得離開心愛的小奧斯本,他沒有變成天使,沒有變成泥土,他突然出現(xiàn)在奧斯本的房間,坐在他的衣柜上。 奧斯本不想讓爺爺一直這樣到處游蕩、嘆氣。書上說,人如果在世上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完成,就會變成幽靈。
奧斯本想爺爺可能是忘記了什么,于是奧斯本幫爺爺找,一面找,爺爺一面回憶起他的一生……
“死亡”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就如同盛裝著親人的棺木,對于飽經(jīng)滄桑的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無憂無慮的孩子。而《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書卻以輕松而溫馨的方式給孩子講述“死亡”。它告訴孩子們不要害怕死亡,你的愛和記憶會讓死去的人一直活著你的心中。
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時光,才不會在他們死后留下遺憾;好好和死去的親人告別,才能帶著他們的愛活的更好。
最后爺爺終于想起了那件他沒完成的,和孫子有關(guān)的事情。
教給孩子面對死亡的勇氣
小眼睛細脖子的艾斯本和大鼻子短眉毛的爺爺都是平常人,祖孫間的故事,沒有離奇,卻充滿歡樂。
爺爺?shù)乃,既不重于泰山,也不輕于鴻毛,只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花開花落,如平靜的道別。
因為有愛和回憶,因為可以把爺爺放在心中想念,生死之間并非不可逾越,而是生死兩相安。 就這樣,艾斯本最終平靜地跟爺爺說了再見,接受了死亡這件事。
《爺爺變成了幽靈》讓我們看到了難以言表的生死離別之痛,蘊含了對死亡的解釋,教給孩子正確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
記憶,是世上所有消逝命運的最后守衛(wèi)者。被所愛的人記住,才是你活過的最好證明。你活著的時候給別人帶來了什么記憶?你死去又將如何被別人記。咳绻@段記憶是溫暖的底色,那么死亡也就不再是寒冷可怕的黑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如何讓孩子接受親人的死亡,對于許多父母來說是一件棘手的事。告訴孩子真實的死亡原因,帶孩子參加告別儀式,讓孩子充分宣泄悲傷并安撫孩子,一起回憶亡者人生經(jīng)歷中的美好時刻,重溫彼此的情感,給孩子留下可以念想的物件,如照片、書信、紀念品……走過這樣的心路歷程,相信孩子能夠理解和面對死亡,不再有慌張、恐懼和放不下的悲慟。
關(guān)于死亡這一課,既然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不如用這樣的方式開篇:請記住我,即使我要遠去,即使說了再見。愿我們的孩子都能接納生命的真相,簡單且快樂地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