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文明委組織的評選表彰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活動大幕開啟。本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名單正式公示,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嶗山街道地寶圏村赫然在列!
“全國文明村鎮(zhèn)”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一個村鎮(zhèn)5個文明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作為威海市入圍的三個全國文明村之一,地寶圈村將從此擁有一塊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最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

地寶圈村位于嶗山街道東部,現(xiàn)有耕地60畝,果園120畝,灘涂1200畝,海區(qū)500畝,全村共248戶,黨員40名,“兩委”干部3人,經濟收入來源為土地租金、灘涂承包。
近年來,圍繞“建設新農村,樹立新風尚”這一宗旨,嶗山街道地寶圈村大力建設新農村,加大環(huán)境管護力度,使村莊展現(xiàn)出“綠美亮凈”的面貌,成為街道生態(tài)文明領域先進典型。
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該村已投入資金200余萬元,拆除廢舊房屋20多處,清理殘墻斷壁、亂搭亂建180余處,新修圍村路1500米,硬化街道達到15000平方米,新建花墻2400米,安裝羅馬柱200米,建設摞草地3300平方米,建圍墻400多米,用磚12萬塊,實現(xiàn)柴草集中堆放和環(huán)境整體提升雙重效果。石砌排水溝6000米,栽植龍柏、紫薇、大葉女貞等綠化苗木1萬多棵,使原有的1500米圍村林增加到3500米,社區(qū)公園、中心公園、10處街心花園和15個經濟園及4塊綠化帶的綠化美化正在建設中,已栽植各類花卉苗木2萬余株,計劃綠化總投入突破20萬元,重點實施打造“人在花中、村在綠中”的新村莊。
針對村內缺少活動場所的問題,村兩委在征得群眾同意的基礎上,于2010年投資40萬元,在村東南荒地建設了社區(qū)服務中心,配備了社區(qū)衛(wèi)生室、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社區(qū)超市、農民書屋、警務室等功能室。新建1500平方米的文體健身廣場和中心公園,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安裝健身器材10余件,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就醫(yī)購物、娛樂健身。
老年活動中心
2010年,地寶圈村作為全市新農村建設重點村通過驗收。積極組織群眾開展多樣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村里每天晚上都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組織村里婦女成立了腰鼓隊、秧歌隊,經常舉行大合唱、趣味運動會等。2015年村委又出資5萬多元購買大鼓、音響、服裝等成立舞獅隊,在每年街道黨委組織夏日廣場文化活動中,都有精彩的表現(xiàn)。

地寶圈村黨支部將“樹典型、揚正氣、傳遞正能量”活動作為促進村莊和諧的抓手,建立了“善行義舉四德榜”,選出16年如一日照顧重病妻子的李仕林等各類典型180人,倡樹了孝親敬老、鄰里和睦、敬業(yè)奉獻的文明風尚,結合誠信建設,評選誠信示范戶25個,通過典型帶動,文明習慣入腦入心,孝順父母、鄰里和睦已成為新風。
村里通過評選好婆婆、好媳婦、環(huán)境衛(wèi)生標兵等優(yōu)秀“四德”典型,積極營造了建設和諧家庭、友善鄰里氛鄉(xiāng)親的良好氛圍,引導村民樹立起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愛環(huán)境的農村新風尚。

本著“兩委負總責、村民自治、村干部當骨干、群眾參與”的宗旨,地寶圈村強化民主管理意識,把實現(xiàn)民主管理做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內所有發(fā)展事項由村支部書記提出,召開兩委聯(lián)席會議醞釀具體實施方案,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小組長負責征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公示無異議后進行實施,事項開展情況及時向全體村民反饋,并全程接受群眾監(jiān)督。
投資5萬元高標準建設了三務公開欄,在公開內容上不但做到上級要求公開的內容全部公開,而且堅持做到“群眾關注什么,就公開什么”。每月10日前對村級財務支出等事項進行公開,對于低保戶評選、土地征用補償、村民福利待遇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在召開村民大會進行民主決策的基礎上,及時公開落實結果,接受群眾監(jiān)督。通過扎實的三務公開,增加了村里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切實減少了矛盾、糾紛。
結合舊版村規(guī)民約,從本村的實際出發(fā),因時制宜,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修改表決,通過了新版的《地寶圈村村規(guī)民約》,裝訂成冊,發(fā)放到各家各戶。2016年,又制定了《地寶圈村村民信用管理實施辦法》,嚴格按照村規(guī)民約對村民進行管理約束,實行信用積分制,信用積分與村民福利、征兵、入黨等掛鉤,引導規(guī)范村民文明言行,如今的地寶圈生產發(fā)展發(fā)展、村風文明誠信、管理民主和諧,村民幸福感逐年提升。
相關資料由榮成經濟開發(fā)區(q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