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 閱讀: 次 作者:榮成
王連鎮(zhèn) 王家莊明嘉靖年間,王姓建村,故名。250戶。 連家莊明嘉靖年間,連姓建村,故名。88戶。 趙家山明萬(wàn)歷年間,趙姓建村,名趙家。1981年更名趙家山。401戶。 西山清道光年間建村,因村位于趙家西山,故名。屬趙家山村委會(huì)轄。 慕家屯清道光年間,慕姓建村,故名。屬趙家山村委會(huì)轄。 東島劉家明萬(wàn)歷年間,劉姓徙至東島處建村,名東島劉家。后簡(jiǎn)化為東島。1981 年復(fù)原名。392戶。 小劉家清道光年間,劉姓由東島劉家徙此建村,名小劉家。屬東島劉家村委會(huì)轄。 大汛姜家元末,姜姓建村,因地處海岸,每逢大汛海水漲至村邊,故名大汛姜家。 209戶。 東慕家宋末,慕姓建村,名慕家。元初其后裔于村西又建一村,故該村以方位稱 東慕家。200戶。 西慕家元初,慕姓建村。因村位于慕家村西,故以方位稱西慕家。210戶。 劉家莊清順治年間,劉姓建村,故名。139戶。 湯家莊清乾隆年間,湯姓建村,故名。50戶。 客嶺明宣德年間建村,原名可落莊。后演變成客嶺莊,簡(jiǎn)化為客嶺。630戶。 隋家莊明嘉靖年間,隋姓建村,故名。146戶。 常家莊明萬(wàn)歷年間,管姓徙此為常姓看管田莊,故名常家莊。276戶。 店子明崇禎年間,劉姓建村,以開(kāi)店為業(yè),名劉家店。后簡(jiǎn)化為店子。277戶。 馬嶺孫家明正德年間,孫姓徙至馬嶺山前建村,故以姓氏冠以馬嶺稱村。288戶。 馬嶺洪家明天順年間,洪姓徙至馬嶺山前建村,故以姓氏冠以馬嶺稱村。119戶。 馬嶺董家清順治年間,董姓徙至馬嶺山前建村,故以姓氏冠以馬嶺稱村。110戶。 馬嶺許家南宋景定年間, 許姓徙至馬嶺山前建村,故以姓氏冠以馬嶺稱村。339 戶。 馬嶺滑家明崇禎年間,滑姓徙至馬嶺山前建村,故以姓氏冠以馬嶺稱村。160戶。 孫家庵清光緒年間,此處原系孫姓的山庵,故名孫家庵。屬馬嶺孫家村委會(huì)轄。 河西喬家元至正年間,喬姓徙至客嶺河西岸建村,故名河西喬家。379戶。 上夼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建近水處,故名埠頭。后以村處山之陽(yáng),改稱上山李 家。建國(guó)后又以村前夼地更名上夼。151戶。 松頂后明萬(wàn)歷年間建村,因村處松頂山北麓,故名松頂子后。后簡(jiǎn)化為松頂后。 200戶。 北橋頭明永樂(lè)年間建村,因村處古橋北,故名北橋頭。225戶。 北橋頭西河清光緒年間建村,因村處北橋頭西河岸,故名北橋頭西河。屬北橋頭 村委會(huì)轄。 南橋頭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古橋南,故名南橋頭。1446戶。 大山后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位于釣魚(yú)山北麓,故名大山后。屬南橋頭村委會(huì)轄。 喬子頭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處古橋之旁,故名橋子頭。后演變成喬子頭。88戶。 溝曲家明天啟年間,曲姓建村,地處溝夼,故名溝曲家。290戶。 陰亮明萬(wàn)歷年間,孫姓于山之陰建村,名靠山孫家。后更名陰亮。210戶。 滕家莊清光緒年間,滕姓建村,故名滕家莊。屬陰亮村委會(huì)轄。 寨前賽家明萬(wàn)歷年間,賽姓徙至胡口寨之南建村,以姓氏冠以寨前名村。173戶。 寨前王家清乾隆年間,王姓徙至胡口寨之南建村,以姓氏冠以寨前名村。125戶。 寨前于家明崇禎年間,于姓徙至胡口寨之南建村,以姓氏冠以寨前名村。157戶。 寨前方家明崇禎年間,方姓徙至胡口寨之南建村,以姓氏冠以寨前名村。127戶。 寨前峨石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峨石山前,故名峨石山。1981年更名寨前峨石。 160戶。 南也子口明萬(wàn)歷年間建村,因村處野雞頂與垛山口之南,故名南野雞口。后演變 為南野子口。1940年更名南也子口。19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