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 閱讀: 次 作者:榮成
馬道鎮(zhèn) 南馬道河清初,劉姓沿馬道河岸南北分建兩村,該村按方位稱南馬道河。114戶。 北馬道河清初,劉姓沿馬道河岸南北分建兩村,該村按方位稱北馬道河。306戶。 東廟院元皇慶年間建村,因村處玉皇廟之前,故名廟院。后村西又建一村,該村 遂更名大廟院。1934年按方位改稱東廟院。322戶。 西廟院元延?年間,因村處廟院村西,故稱小廟院。1934年按方位改稱西廟院。 59戶。 杏北臺元末建村,因村處杏林溝北岸之高臺上,故以方位稱杏林北臺。后簡化為 杏北臺。114戶。 杏南臺明永樂年間建村,因村處杏林溝南岸之高臺上,故以方位稱杏林南臺。后 簡化為杏南臺。116戶。 杏石硼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杏林溝北岸大石硼之北,故名杏石硼。103戶。 小泊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杏林溝,且臨泊地,故名杏小泊。后簡化為小泊。 198戶。 杏陳家元末,陳姓建村,地處杏林溝,故名杏林陳家。后簡化為杏陳家。215戶。 王家山明嘉靖年間,王姓建村,三面環(huán)山,故名。287戶。 古里高家清道光年間,高姓建村,村臨古廟鐘鼓樓,故名古樓高家。后演變?yōu)楣?里高家。119戶。 香山前明弘治年間建村,因村處香山南麓,故名香山前。160戶。 杏小橋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臨小石橋,故名小橋。1981年以地處杏林溝更名杏 小橋。100戶。 國家明正統(tǒng)年間,國姓建村,故名。193戶。 燕泊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東泊地系冬季大雁棲息之地,故名雁泊。后演變?yōu)檠?泊。88戶。 金角口元皇慶年間建村,因地處形似牛角的山口,村北有金銀坑,故名金角口。 273戶。 白云東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位于白云寺之東,故名。224戶。 前神堂口明正德年間建村,因此處有一深塘,故名深塘口。后演變?yōu)樯裉每。?村北又建一村,該村遂改稱前神堂口。249戶。 后神堂口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位于神堂口之北,故以方位稱后神堂口。256戶。 曲家臺明崇禎年間,曲姓徙至馬道河北崖建村,地勢較高,故名曲家臺。100戶。 東崮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東有崮山,故名東崮。135戶。 煙墩角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崮山西北角,山上有煙墩,故名煙墩角。544戶。 東林村明洪武年間建村。后林村、姜家疃、西莊三村并一,稱林村。1943年以道 為界分成兩村,該村按方位稱東林村。243戶。 西林村清乾隆年間建村。后林村、姜家疃、西莊三村并一,稱林村。1943年以道 為界分成兩村,該村按方位稱西林村。210戶。 蒼耳崖明隆慶年間建村,因村臨蒼耳崖,故名。67戶。 溝崖張家明永樂年間,張姓建村,地處溝崖,故名。249戶。 石山東清乾隆年間建村, 因村處群仙山之東, 故名仙山東。后演變?yōu)槭綎|。 154戶。 東利查埠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退灘地,蜊碴較多,故以方位命名東蜊碴埠。 后演變?yōu)闁|利查埠。153戶。 西利查埠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退灘地,蜊碴較多,故以方位命名西蜊碴埠。 后演變?yōu)槲骼椴骸?82戶。 鳳凰崖清康熙年間建村,原名南莊。后以村臨鳳凰山陡崖之下,故更名鳳凰崖。 67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