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2020最新视频在线_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码在线观看0000_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 <label id="e3zl4"><tt id="e3zl4"></tt></label><strike id="e3zl4"></strike>

  • 返回欄目
    首頁鎮(zhèn)區(qū) • 正文

    杏花叢里王家山

    發(fā)布:  閱讀: 次  作者:榮成

     

    ▲家家植杏,處處飛花。 記者于2017年4月攝于王家山村

     

    ▲村東水庫天鵝翔集。 記者于2017年2月攝于林村水庫

     

    ▲王家山村全貌。

     

    人間四月盡芳菲,山村杏花正好時。

    季春時節(jié),“千里海疆巡禮”采訪組一行走進俚島鎮(zhèn)王家山。

    從馬道街里轉彎沿馬王線一路西行,過三四村莊,經(jīng)林村水庫,便是王家山村了。村子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偉德山下,行至水庫邊上,只見迎面山坡大片杏花開得云蒸霞蔚,東風起處,落英繽紛,恰如雪罩青山、云蓋四野。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房前屋后,河邊路旁,處處是綻放的杏花,藍天、青山、紅瓦、石墻,點染著一片片、一簇簇深粉淺白,溫柔了整個季節(jié)。彼時正是午后,陽光悠長地徘徊在霧靄漸起的西山,照進這座400多年歷史的村莊,立體了這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王家山,這座名為山的村莊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王道祖由埠柳車古村來此定居,因三面環(huán)山而得名。村里共有242戶人家、542人,有耕地1226畝,周圍是偉德山系的7000多畝山林。這片土地和山巒,伴過漢朝學者,容過明朝隱士,育過清代詩人,護過革命義士,像屏障般守護著世代生民。

    據(jù)考證,漢代經(jīng)學家鄭玄【鄭玄(127——200),字康成,東漢北?じ呙芸h人,漢代經(jīng)學集大成者,一生致力于教學!靠透麞|萊時曾在此讀書講學!逗鬂h書·鄭玄傳》記載:“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shù)百千人。”(客耕,即寄居在他鄉(xiāng)租種田地)1991年,我市文物管理部門曾在王家山村南山坡下,挖掘出湮入地下多年的一處摩崖石刻,上書“石隱”二字,旁款為“北海鄭玄書”,另在“石隱”字的右邊還有幾行模糊的小字。由此考證,鄭玄可能曾經(jīng)在王家山村一帶教授或隱居讀書,同時也更加說明了,早在漢代,王家山周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已十分頻繁。

    王家山因董樵而吸引學界注意。董樵,原籍萊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詩人,清初舉家遷至今俚島鎮(zhèn)王家山村隱居。甲申(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七年)之變,滿洲貴族入主北京,董樵悲憤號慟,決意隱居,最后定居王家山。道光《榮成縣志·流寓》載“董樵,萊陽諸生,甲申后棄家居東海之西山,率四子道久、道廣、道融、道東躬耕著述,不求聞達。姜黃門埰贈聊云‘此地有伏龍鳳雛,其人如渾金璞玉’”。董樵隱居的具體地點在王家山村東南的一座菩薩廟,村民稱之為“東庵”。董樵的后代即占籍王家山村,清嘉慶年間詩人董紹德就是他的后代。據(jù)王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建介紹,現(xiàn)在村里王、張、董為三大姓,董姓者現(xiàn)有四五十戶。

    董樵一生詩作很多,“合雅掩騷,惜不多傳”,留存下來的有131篇計150首。榮成檔案館現(xiàn)收藏的《董樵冊頁》是研究清初歷史、清初政策及社會和民族矛盾的珍貴史料。董樵隱居西山后,當時一些社會名流如王士禎、趙士喆、宋琬、宋繼澄等常常進行詩書唱和,趙士喆甚至追隨董樵也定居在王家山村,留下了很多佳話和珍貴資料。董樵隱居的西山,風景秀麗,登上山頂,四周景物盡收眼底,浩淼的大海一覽無余。閑暇時,董樵常游憩于山水之間。在他所居住的茅舍周圍,分別自題有綠堆、石瀨、盤龍槐、石桌、逍遙臺、石隱、菊花嶺、鳴琴澗等八大名勝景點,稱為“西山八景”。《董樵冊頁》中收錄宋連【崇禎己卯(1639年)舉人】所作《西山圖志》,讓我們在今天能夠領略西山之美。董樵有多首與朋友攀登西山時的題詠,他的詩作《秋日同宋玉鄉(xiāng)曲武英飲花石峰》所說的花石峰,就位于西山之上。“海色當秋碧,潮聲入午平。一尊黃葉落,萬里暮云生。衰老思前事,豪華變世情。溪山獨不改,仍是舊逢迎。”……

    往事越千年,今日王家山山川依舊,草木依然,已是換了人間。村子靠山依水,出門便可望見如黛青山和涓涓溪水。信步村里柏油路上,處處花綻芳,葉凝碧,花瓣因風而起,無聲落在頭上腳邊;寫滿古村厚重歷史的石頭院墻,被浸潤得格外有溫情;幾條小溪,不知源自何處,順山脈無聲蜿蜒。一片靜謐中,有村民挑擔路過,一老者閑站門前老杏樹下。這位面色紅潤的老人名叫鞠衍林,今年78歲,他介紹說,自家門前這棵老杏已有30多歲,在村里算得上是老樹了。樹雖老,年年盛花,結出的杏子又大又甜,“麥子黃,杏子熟”,到收麥子的時候,家家戶戶杏子吃不了,都帶給親戚朋友嘗個新鮮。“那時候你們再來,嘗嘗俺王家山的杏子!”他雙手比出乒乓球大小,道:“俺村水好,杏子起碼能結這么大。前面河邊的小樹品種也不錯,結的果子格外甜。”

    記者順著老人示意的方向望去,只見幾株杏樹沿河而植,各自欹側。我們越過小河,踩著暄軟的土地,繞過發(fā)滿新芽的山棘子再翻一座溝,這才到了村南那片開滿杏花的山坡。遠望似霞近卻無。在杏花林中,若有若無的清香縈繞全身,細聞卻無跡可尋,鳥兒在枝頭啼鳴幾聲,又撲棱棱飛遠。腳下有幾十座墳塋,是歷代村民長眠在此,各家祭掃的花圈香燭都原封不動放在墓前,寄托哀思。這讓記者想起入村時見到的標語“防火護林,人人有責”。每年11月1日到來年的5月31日是榮成的森林防火期,村民們深知,只有護好山巒才能保住家園,村里分包村南、村西、村北的7000多畝林地,始終把森林防火放在第一位,約定俗成文明祭掃,讓這片山林平安且更“清明”。

    清明節(jié)期間,天干物燥,為防山火,村里特地派專人在4個山頭重點護林;俚島派出所的人員在村頭排查,確保不帶火種上山。俚島鎮(zhèn)政府干部胡新剛是一位“90后”大學生。在清明防火期間8天內(nèi),他每天早上5時前上山,晚上8時左右下山,由于山林面積大,不能蹲點只能“巡山”,山里風大,一早一晚格外冷,他穿著冬天的厚夾克四處巡查。巡查過程中,他和村民們逐漸熟悉起來,這位“90后”公務員更明白了“守護”的意義。他說:“村里人夜里4點多就上山蹲守了,我晚上下山的時候他們還沒走。誰家祖墳在哪里,哪幾家沒上墳都一清二楚,就怕因為上墳起一點火星子。他們是看山護林的主力,這么一大片山林,多虧有這樣的守護!”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多少年來,在王家山,人們與森林一起扎根大地,相依共存,在無言的守護中共度漫長歲月,得以繁衍、生息、發(fā)展。青山綠水得來不易,王家山良好的生態(tài)得益于文明鄉(xiāng)風,得益于后人不斷植樹添綠。他們從村容村貌入手,引導群眾共建共享文明村莊,對村主街道進行硬化、綠化、美化,做到汛期無積水,旱季無揚塵,三季見鮮花,四季樹常青。村民們家家看上有線電視,通上了自來水,參加了新農(nóng)合。村里醫(yī)務室、文化體育廣場一應俱全,“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村風更加文明和諧。王建介紹說,村里共有500多棵杏樹,最長的樹齡有40多年。不知當初誰在這里植下第一株杏樹,也不知哪年開始植杏成習慣,村里的杏花慢慢形成了規(guī)模。每年春天杏花開時,前來訪花、畫景、踏青、尋幽的人也三三兩兩不約而至,還有好幾個畫家租下農(nóng)家的院落,用作寫生基地。由于森林植被保護好,林村水庫(當?shù)厝朔Q其為王家山水庫)里的水一年到頭清澈見底。有靈氣的地方,仿佛格外能吸引有靈性的生靈。每年冬季,成群大天鵝都會來到這片水面覓食飲水嬉戲,攝影記者曾經(jīng)常在此取景拍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赝\靄暮色中的村莊,直似“處處仙居隔杏花,半開半落閑園里”,不由期待著杏子黃時,再訪王家山。(榮成市新聞中心提供)

      首頁   |  技術合作 

      風云軟件 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