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的展廳里,琳瑯滿目的農產品被擺放在展示架上,旁邊標明了其生產廠家、質量標準等一系列詳細的信息。“2017年,我們對全市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資店實施星級考核及日常信用考核,這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市農安辦主任叢培杰手拿一本《榮成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向記者介紹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信用管理取得的成果。
按照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規(guī)劃,自2015年起,市農安辦積極探索農業(yè)信用體系建設,對我市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資店實行了星級考核,從產地、環(huán)境、人員配制、農藥使用、農產品質量追溯等十幾個方面進行考核,將分數與評定結果上報市信用辦。同時,根據其信用記錄分類,將其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紅黑名單”管理,并對其實行獎懲措施。
作為我市蘋果生產企業(yè)中的龍頭——威海市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連續(xù)兩年位列我市信用“紅名單”。對此,該公司董事長岳建東深有感觸:“由于信用好,現(xiàn)在很多進貨商都愿意首先來了解我們的產品,對銷量的提升影響很大。咱市還為講信用的企業(yè)提供政策支持,特別是在銀行貸款方面對企業(yè)幫助很大,所以我們現(xiàn)在不管干什么都把誠實守信放在第一位,既是為了企業(yè)有更好的發(fā)展,又是為了推進我市信用建設貢獻力量。”
“2018年,我們將繼續(xù)在農產品質量合格證管理、農產品質量追溯國家平臺建設上下功夫,進一步抓好農業(yè)行業(yè)誠信體系建設,為全市乃至全國人民提供更放心的農產品。”叢培杰說。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是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為實現(xiàn)信用建設全覆蓋,我市建立了包括自然人、社會法人、黨政機關和村級組織在內的四個數據庫,將社會成員信用情況列入征集范圍,實現(xiàn)了信用信息互聯(lián)互通和交換共享。同時,我市還專門編制了社會信用信息征集目錄,強力推動信用信息的收集匯總,涉及600多項經濟社會活動。目前,已征集了1900萬條基礎信息、130余萬條守信和失信信息。截至目前,我市60.1萬本地居民、19萬外來人口、3.5萬個個體工商戶、1.6萬家企業(yè)、140個部門單位和900多個村居全部被納入信用管理系統(tǒng)。